云南:税惠助力农业增收“节节高”

  公司新闻     |      2025-04-26 17:24

  在乌蒙山的最深处,云南省税务部门正以润物无声的担当,将税惠春风吹向田间地头。从金沙江畔的蚕桑基地到白水江边的竹笋加工厂,从高原牧场到香葱种植基地,税务蓝与田野绿的交响曲正在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云南省税务部门聚焦“一企一策”机制,分级分类实行政策精准滴灌,为农业企业向“阳”而生赋能添力。

  行走在威信县的山间牧场,云南御咖牧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养殖场里一片忙碌。这家集畜牧养殖与销售于一体的企业,2024年累计享受增值税减免215.43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的减免,让我们能引进新的技术和人才,现在出栏量大幅度上升。”公司法定代表人崔喜忠抚摸着刚出生的小猪仔,眼里满是憧憬。税费优惠政策就像及时雨,让企业在品种改良和技术研发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当。

  沿金沙江而下,巧家县的蚕桑产业正迎来蝶变。昭通长江丝绸有限公司的缫丝车间里,雪白的蚕茧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翻滚。“税务干部定期上门辅导政策,帮助企业建立税收优惠台账,确保每分红利都能精准落袋。2024年,企业享受农业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减免税款110万元,企业有了更多资金用于升级生产线,让这个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公司财务负责人刘智梅表示,“2024年公司带动7612户蚕农增收,企业综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发展势头良好。”据悉,该公司通过“共育支撑+技术推广”承包了全县蚕桑发种、技术指导以及蚕茧购销。年生丝加工能力400吨,生丝品质达到5A、6A级,让蚕农们发展蚕桑产业“织”出乡村振兴新“丝”路。

  kaiyun体育全站 官网登录

  在云南的村村寨寨,税务服务正在发生着暖心变化,12366方言坐席让政策变成通俗易懂的“地方话”“流动办税服务车”开进偏远山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税费服务,征纳互动平台实时解答涉税疑问。从春耕到秋收,税务干部的身影始终与农时同频,从火塘边的免税政策讲解,再到田埂上发票开具辅导,税务部门正用“滴灌式”服务滋润着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

  走进大关县惠农生态种植合作社的晾晒场,金黄的糯玉米成排铺展开来。“去年900万的销售额背后,有税务干部的默默付出。”法定代表人黄洲至今记得,当企业为收购发票抵扣犯难时,税务服务小队带着政策汇编上门,手把手教会计建立进项台账。2024年,合作社通过电子税务局“一键申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改善民生和支持三农等税惠政策减免共8.9万余元直接转化为新品种研发资金。

  当大关的生态玉米销量大增时,鲁甸县桃源乡白泥沟香葱种植基地也步入繁忙时节,挖沟、摆葱苗、填土,田间地头都是种植香葱群众忙而有序的身影。乘着春风,税惠政策也飞进“寻常百姓家”。“桃源乡平坦的坝子很适合种植香葱,企业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还能帮助周边群众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双赢的事情,但发展过程中少不了有涉税疑难,还好有税务部门的精细辅导,2024年企业享受了3.9万元的增值税减免,我们全投进了节水灌溉系统。”昭通忠齐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徐春芳蹲在地头感叹道。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税务部门的服务举措正向提速度转化,聚焦涉农企业办税需求,云南省税务部门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不断利用征纳互动、远程帮办、线上辅导等模式缩减办税流程,为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水果种植到农产品加工,优化后的税务服务正成为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隐形翅膀”。在绥江县,“半边红”李产业作为当地水果产业支柱,率先体验到流程优化带来的便利。“税务工作人员远程教会了我们网上办税,现在办理发票申领、税费申报都能网上一键办结,节省的时间可以全部投入到果园管理中。”绥江县红升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袁华感慨道,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绥江县“半边红”李的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产量8.53万吨,产值高达6.3亿元。

  同样的便捷办税效应在盐津县的竹笋加工业得到印证。税务部门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清单”,对像云南百年传奇食品科技公司这样的深加工企业实施“政策找人”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提前归集可享受的“六税两费”优惠政策,将原本需要企业自行申请的流程转变为“主动推送+确认即享”。“税务人员直接推送了定制化的税费优惠测算表,我们只需核对数据就能完成减免。这种前置服务模式,让企业2024年快速享受到“六税两费”优惠政策减免税费25.32万元,为企业购置真空包装新设备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法定代表人彭世凯说道。(梁娟 贾向胜)

  kaiyun体育全站 官网登录

  近年来,云南省税务部门聚焦“一企一策”机制,分级分类实行政策精准滴灌,为农业企业向“阳”而生赋能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