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7日消息(记者唐奇云)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而中国文化心理学是一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行为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试图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4月9日,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将在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古镇举行。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于4月7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本次高峰论坛汇聚全国近300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专研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届时将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的融合之道,探索中国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创新路径。
“学校主办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是一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据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傅小兰介绍,此次高峰论坛结合不同主题,以“主论坛+平行论坛”的形式展开。主论坛中,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上海大学郭爱克院士、中山大学姚志斌教授将分别以《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干预》《大脑-认知-心理的整体性-复杂性-演化性的探索及伟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医学的乡愁》为主题,深度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医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平行论坛分以两个主题同时展开。在“认知、文化与社会”主题论坛中,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罗劲教授等嘉宾,将交流讨论中国文化、现代心理学、AI等领域互相融合的前沿观点。在夏镇夷论坛中,上海市东方医院赵旭东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骆宏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刘兰英主任等嘉宾,将深入探讨精神心理与传统文化的创新交叉路径。
通过跨领域的思想交融,也将进一步促进跨学科、跨机构的研究合作,催生更多具有创新性与实践价值的研究项目,推动中国文化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持续深化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高峰论坛的举办地濮院,不仅是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国际著名的精神医学专家夏镇夷的故乡。夏镇夷开创以中文书写精神科病史之先例,竭力开拓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精神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事业,曾担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名誉院长。本次在濮院特别举办“夏镇夷论坛”,不仅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一场深度对话,更是精神医学领域的一次回溯与传承之旅。
2024年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以“心理学+AI”为办学特色的心理学院。今年,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跻身QS心理学学科排名前百,位列71位。
“学院重点布局临床与健康心理学、脑与认知科学、管理与社会心理学三个学科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喜芳向记者表示,心理学院现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签约共建,并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保持密切合作联系。
在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正式成立,挂靠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开展工作。研究院将围绕“立足本土文化,创新心理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宗旨,构建学术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科普教育中心,推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通过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I+心理学”特色研究,发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文化心理学学科,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国家级核心学术研究平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高端智库。
此外,研究院的成立也将进一步深化心理学院学科交叉的创新特色: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学与国学、哲学、中医药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搭建世界一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学术交叉和研究平台;另一方面,利用AI技术助推中国文化心理学发展,通过大规模数据获取、精准数据分析、AI创设文化情境、智能辅助实验设计等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I+心理学”特色研究,通过深度交叉融合,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心理学中国学派,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文化心理健康思想。
4月9日,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将在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古镇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