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的发言掷地有声。
成立于2014年的奇安信,已经成为国内创收规模最大的公司,并在业内获得了“网安一哥”的美誉。
作为这家巨头的“掌舵者”,齐向东在大会期间接受了中国财富网等媒体的专访。
奇安信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显示,AI既放大现有网络安全威胁,又引入了新型威胁,引发网络安全事件指数级增长。其中,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暴增3000%,基于AI的钓鱼邮件数量增长了1000%。
一方面,当AI被视作超级人脑时,随着提问增多和输入内容增加,其提供的建议也愈发精准和有价值,然而,这也伴随着数据泄露的风险。
齐向东举例,行业专家在向AI提供大量信息时,可能无意间泄露了专有知识产权、发明和商业秘密。更为严重的是,当竞争对手向这些AI系统提问时,AI可能会将原始输入者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提供出去,导致商业秘密在不知不觉中泄露。
另一方面,在AI的训练和使用过程中,数据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当AI系统并非完全自主可控时,系统是否存在后门、数据是否被恶意“投毒”等问题便成为了数据安全的一大隐患。
此外,在被恶意“投毒”后,AI系统甚至会给出错误的业务决策,这些决策可能带有误导性,甚至对业务造成损害。这种风险不仅会影响AI技术的健康发展,还可能阻碍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
“我们不要被AI可能引发的风险所吓倒。”齐向东表示,网络安全公司具备解决AI带来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能力,为AI的发展保驾护航。
针对AI落地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和挑战,齐向东建议,企业未来有“两个拥抱”,一是要拥抱AI,二是要拥抱网络安全公司。
在谈及AI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时,齐向东强调,作为一项前沿技术,若不与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相结合,其生产力的潜力将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当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以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同时,网络安全公司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AI+’应该是千行百业,但是‘AI+网络安全’,一定会走得更快,这样才符合AI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齐向东说。
通过类比传统社会治安中公安干警的角色,齐向东解释了网络安全公司的作用,即识别威胁、对威胁进行溯源取证和阻断威胁源头。
他强调,网络安全公司在阻断威胁源头方面与传统社会中的执法行动有着相似的作用。“阻断源头就跟传统社会把人抓起来,拘留和判刑是一个道理。”
同时,齐向东进一步指出,AI在网络安全领域不会代替网络安全专家。因为网络安全与其他行业不一样,是高度对抗型的行业,所有的攻击都是新的,必须每天都创新。
也正因如此,网络安全领域需要持续的创新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包括正向、逆向以及正逆向思维的结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因此,网络安全AI更多地是网络安全专家的高级助手,而非替代者。
“我们应该拥抱AI,拥抱安全公司,要把安全的问题交给安全公司,相信专业人办专业的事。”齐向东称。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的总价值接近200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近315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网安企业出海面临着巨大的“蓝海”市场。
就在2023年10月,奇安信与20多家海内外企业同台竞争,拿下某国建设网安指挥系统近3亿元海外大单。这是我国网络安全业务“走出去”的最大一单。
对此,齐向东指出,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正迎来一个崭新的契机,其背后有多重原因支撑。首要的是,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而中国凭借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积累,在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其服务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此过程中,我国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网络安全产业的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得中国在全球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占据显著优势。
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上相对滞后,应用场景尚待完善。因此,人工智能的崛起将极大推动这些国家加快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步伐,形成与中国相似的丰富应用场景,这也为众多网络安全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以奇安信为例,在奇安信开始试水国际市场之前,国际客户普遍认为,中国的网络安全公司与一流的安全公司存在一定差距。
“但是三年的出海实践证明,奇安信在与发达国家的一流网络安全公司同台竞技的时候,在技术的先进性和有效性方面远超他们,并获得了超过50%的盈利。”齐向东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