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老年网民规模日益庞大,早起一睁眼就刷朋友圈,短视频一看就是几小时,熬到半夜两三点只为追剧……与此同时,老年人沉迷网络、轻信网络谣言、被诱导打赏等问题不时出现。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数字技术适老化,不仅要让老年人“方便用网”,更要为老年人营造清朗安全的上网环境。
调查显示,2024年3月,50岁以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约为3.2亿,每月使用移动互联网时长超过130小时,次数超过2600次,意味着这些“银发族”平均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不可否认,许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上网得心应手,互联网给他们安度晚年带来不少乐趣和享受。但是,老年人上网问题也伴随而来。做着饭还要看手机直播、凌晨不睡觉刷短视频、控制不住网购化身“剁手党”、在直播间看节目应援打赏……更有甚者,一些软件平台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少、防范意识弱等特点,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手机权限。因此,老年人上网问题亟待解决,为“银发族”畅游网络空间筑牢安全屏障。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加强宣传教育,让老年人不仅会上网,而且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知晓网络,特别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警惕,在心中筑起一道网络安全防线,显得尤为重要。淮安清江浦区通过分发防诈骗宣传手册、进行“常见的网络诈骗”宣讲,为老年人详细介绍网络上常见的诈骗形式和诈骗陷阱;打开微信“银发守护助手”小程序,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防骗提示功能,还通过案例展示、短视频讲解、“银发奶奶”智能AI机器人24小时在线答疑等方式普及上网安全知识。只有人人把安全两字牢记心中,老年人上网才能安然无忧。
加大亲情陪伴力度,是解决“老年网瘾”问题的一剂良药。老年人何以“网瘾”?主要原因是“空巢老人”日益增多,与子女缺乏交流,对飞快变化地外部世界的不适应,让老年人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不被需要的孤独感,进而“借网消愁”。子女们多关心关注甚至陪伴老年人,平时与老年人多交流互动,老年生活丰富充实了,网瘾自然消失了。
加强政策保障和技术防范,是保护老年人上网安全的务实之举。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规定,要求既要提供智能化适老服务,也要依法开展涉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的监测、识别、拦截和处置,加强对互联网广告内容的审核,从而减少网络诈骗的发生。与此同时,加强对老年群体优质内容的供给,更多提供国家大事等新闻资讯,更多推送收纳、修理、种花等新技能新知识,必将有力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精神世界。
网络冲浪,银发一族不可或缺、当仁不让。只有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一起为“银发族”畅游网络空间筑牢安全屏障,才能让老年人乐享网络、夕阳更美!(林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