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IP地址”这个词,它实际上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位置标识,就像家里的门牌号一样,用于指示您的设备在网络中的确切位置,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与此同时,在设置IP的时候,经常要求填写子网掩码,这主要是用来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位和主机位。
“上网冲浪”使我们更为便捷地获取信息,这其中离不开网络的功能。比如数据通信功能,可以使计算机之间互相传输数据;又比如资源共享功能,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共享统一资源;再比如增加可靠性,通过备份和冗余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等。此外,还可以提高系统处理能力,通过不同计算机之间的分布式处理,提高整体处理能力。
对于信息在不同设备间传输时,各设备竞相争夺带宽和资源的现象,确实值得思考。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这些资源,让它们更加有序地占用带宽,OSI参考模型解决这一难题。OSI参考模型共有7层,从下往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有其特定功能,共同协作实现数据在不同设备间的可靠传输。
虚拟局域网(VLAN)的主要功能包括广播控制、提升安全性、优化带宽利用以及减少延迟。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接口被划分在VLAN 1中。VLAN的划分方式多样,其中静态VLAN基于端口划分,而动态VLAN则基于MAC地址划分。
中继链路(Trunk)能够承载多个VLAN的数据传输,其工作模式包括接入(Access)、动态期望(Desirable)和动态自动(Auto)三种。
生成树协议(STP)的作用是在逻辑上断开网络环路,从而有效防止广播风暴的发生。当网络线路出现故障时,STP会激活被阻塞的接口,恢复通信,起到备份线路的作用。
网络地址转换(NAT)通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全球唯一的公网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等外部网络的连接。NAT的实现方式包括静态转换、动态转换以及端口多路复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