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这是继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三个阶段之后,国家对高职院校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双高计划”不仅强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规范性建设,更注重提质增效,旨在使一批高职院校或专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同于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该计划的目标是引领国家职业院校实现现代化发展,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提高技能创新服务能力,支撑国家重点产业或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职业院校。
“双高计划”将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视为核心内容,二者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双高计划”的成效。在高职院校中,信息安全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网络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以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为主要方向,其中理论授课环节由课程建设承担,实践教学环节则依托实训室进行。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内容更新普遍存在滞后性,实训项目多集中于传统案例,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新技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信息安全专业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同时,实训室需要持续进行硬件和软件升级,与信息安全前沿技术接轨。然而,当前课程建设与实训室建设普遍不同步、不融合,出现了“两张皮”现象,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建设水平也难以满足“双高计划”的高标准要求。
当前,信息安全产业正快速向产业集群转型,呈现出竞争力强、协同创新能力强、开放包容程度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特点。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布局根据产业集群特点,逐步从“离散型”专业向“集群型”专业转型,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硬件终端+软件开发+应用服务”三大板块产业体系,对应的信息安全专业群融合了信息安全与管理、网络技术、计算机管理、软件设计与应用四个专业。
1.专业实训室建设:依托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建设和扩展,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专业课程建设:根据专业实训室建设进行完善与提升,增强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
二者融合建设,相互促进,完善了专业集群建设的基本要素,为专业集群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一流的课程和实训室建设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石。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在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中,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一直是基础工作,但由于长期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导致两者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尽管实训室最初是依据课程实践教学需求建立的,但随着时间推移,两者的发展往往会出现背离。通过融合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可以优化组织架构和分工,培养一支既精通课程建设又擅长实训室建设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水平。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推进,国家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类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强大的实操能力,这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建设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实训室建设则提供了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平台。融合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可以促进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和实训设备的二次开发,使实训教学不仅是验证课程知识点的手段,还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加强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训项目,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操作技能,提高技术品质,使其更符合“双高计划”下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信息安全专业尤为注重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涵盖信息安全产品的生产、应用、管理与服务。其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知识应用,强调知识到应用、应用到技能的有效转化。因此,课程与实训室的融合建设应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计需围绕实训展开,突出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确保课程知识紧贴实践需求。在实训室建设中,则需强调实践流程、操作规范与职业标准,紧密结合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其认知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力,凸显融合建设的职业导向性。
高职教育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这显著区别于本科教育。在课程与实训室融合建设中,我们应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企业文化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元素,通过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精准解决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问题,有力推动高职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因此,融合建设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联系,确保课程内容、实训要求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致力于培养出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工匠”。
面对“中国制造2025”、“中国智造”等国家战略及产业发展需求,信息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专业课程建设需优化课程结构,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训室建设则需优化实践应用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融合建设的高等性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为此,我们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改革创新,以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传承并创新技术知识,从而实现“双高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高水平创新服务平台的需求。
在“双高计划”的指引下,课程与实训室的建设内容需紧抓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超越以往的内容建设要求,特别注重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性不仅指教学观念、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全新组织与管理方式,还包括教学手段、技术的革新,以及在已有建设内容上的极致追求。
与此同时,建设内容的常规性同样重要。基于建设基本要素的融合建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实施性,是课程和实训室平稳发展的基础。然而,仅凭常规性建设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应在常规性内容建设的基础上,寻求创新性的突破。这要求我们在原有课程与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教研与科研投入,深入探索“双高计划”下的融合建设目标与意义。通过建设内容的创新,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科学规律,实现具有实际效用的创新,推动内涵建设向新的方向发展,探索课程与实训室融合建设的新形态。
在“双高计划”的引领下,课程与实训室建设的融合发展需兼顾总体性与长远性,从宏伟蓝图出发,精心规划融合建设的每一步。鉴于课程与实训室建设涉及广泛领域,它们的融合应被视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任务。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在课程与实训室建设的整体质量上仍存差异,亟需围绕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开展全面而科学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积累并有效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体系。
阶段性实施意味着在融合建设过程中,需将复杂问题逐一攻克,避免孤立看待建设中的挑战。部分高校在课程与实训室建设中,因缺乏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与深入洞察,未能充分考量行业标准、发展趋势及教学设计等因素,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行业需求脱节,这有悖于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要求。在“双高计划”的推进中,融合建设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需明确当前建设状态与目标达成度,确保阶段性目标与整体愿景相呼应,同时重视阶段性成果对整体融合发展的贡献。
在“双高计划”框架下,课程与实训室融合建设成果的整体性,强调从长远发展视角审视建设成效,力求在整体上实现突破,避免局限于局部成就。需深入剖析课程与实训室建设的内在联系,实施整体性的成果管理。历经示范性院校与骨干性院校建设阶段,课程与实训室已初步完成基础要素构建。而在“双高计划”的推动下,对建设要素的精品化追求,体现了高水平、高质量的目标导向。因此,在把握整体建设的同时,应凸显成果的卓越品质。
与成果整体性相辅相成的是具体性,即通过具体观察点展现建设成效。过度关注观察点的评估指标,可能阻碍整体性的突破。在推进融合建设时,过多的量化验收标准可能导致过度关注政策执行与外部标准,而忽视内涵发展。因此,应将课程建设的“软实力”与实训室建设的“硬实力”紧密结合,聚焦于融合建设对专业群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式推动作用,以此引领专业与学院的整体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右手贩菜左手卖画的“梵高”大爷火了!亲人:他儿时智力受损,痴迷画画近60年后越发清醒了
280亿美元! 特朗普家族100多年的奋斗 不如“川普币”10多个小时
从数学47分到北大BICMR教授 胡懿娟:中学数学老师激发我对数学的兴趣
4-1!英超黑马11场不败 超曼城升第6 终结纽卡9连胜 名宿之子戴帽
勇士逆转送奇才9连败:库里26分伤退 普尔38+8三分维金斯31+11
洛图科技:2024 年全球显示器出货量 1.27 亿台同比上涨 1.5%
等待配备 OLED 显示屏的 MacBook Air 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长
华为 MatePad Pro 12.2 英寸平板获鸿蒙 NEXT Beta 版升级
湖南省初中数学竞赛题,已知ab+c=2020,a+bc=2021,求a,b,c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