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尔眼科携手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以及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共同发布了备受瞩目的《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这份报告详尽地分析了2021至2023年间,中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五国逾110万名患者的近视手术数据,横跨18-85岁的广阔年龄段,涵盖超219万眼的手术案例。
报告显示,中、欧地区的近视手术量在过去三年中显著增长,高达28%。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视力矫正手术的高度关注,也预示了视力保健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中国,尽管千人近视手术率(每千人中1.5人进行手术)相较于美国、欧洲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仍较低,但增长势头强劲,预示着未来中国近视手术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在手术人群的年龄分布上,中国与欧洲呈现出显著差异。中国近视手术人群的平均年龄为24.7岁,以20岁以下人群为主,而欧洲则集中在25-29岁的职场人士。这一差异可能与两国不同的文化、教育以及医疗政策有关。在性别方面,中国25岁以下男性选择近视手术的比例较高,而25岁以上则女性居多;欧洲则各年龄段男女比例较为均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近视手术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报告指出,个性化飞秒手术(精雕)在视觉质量提升方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成为主流选择之一。此外,ICL晶体植入手术因其广泛的矫正范围(50—1800度近视、600度以内散光)而备受中低度近视人群的欢迎。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医生和患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安全性,强调“没有最好的术式,只有适合的手术方式”。
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陈鹏作为欧洲白内障及屈光外科医师学会(ESCRS)会员和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学组核心专家,对《白皮书》进行了深入解读。他强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方式的多样化,手术矫正近视正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然而,他也提醒广大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总之,《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的发布为我们揭示了中、欧地区近视手术市场的最新动态和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相信未来近视手术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